我对2008江苏高考语文加试题的几点意见
兴化语文网 何春锋
http://www.xhyww.com
2008年5月9日
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、选考内容和加试内容。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试题,延时30分钟。加试内容包括文言文阅读2题10分、名著名篇阅读3题15分、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题15分。
一、非得加试不可么?
我在想,文科类(选考历史科目)考生是否一定得通过额外做加试题的方式来证明他们的语文成绩。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,我参加全国高考时,那时的数学跟现在一样也是分文理科的,但也没有像今年江苏这样--非得逼着理科(选考物理科目)考生多撑上半小时完成加试题啊。
当年,文理科的数学试卷分值一样,答卷时间也一样,区别仅仅是两三道题目不同而已,理科的那两三道题目难度大些罢了。
现在可好,似乎不让文理科考生在语文、数学科目上多折腾30分钟,学生们就分不出文理科似的。尤其语文学科,原本答题时间就长达两个半小时,现在再延时30分钟,文科考生和监考人员怕都够呛吧。
更何况,我从来就不认为语文试卷上考题越多越能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,或者用来证明文科考生较之理科考生占语文优势。历年来的这些满分为150或160分的高考语文试题,其中又有多少试题与语文教育无关痛痒!
二、名著阅读题也要抬高门槛?
加试内容中包括名著名篇阅读题。
去年福建首开考查文学文化名著的先河。当时,我就曾提醒所教的高二学生: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福建、湖南、北京等卷的亮点,很快将会被包含江苏在内的其他省份效仿。
果不其然,2008年,江苏高考命题就果断地跟风了。尽管我确信江苏会跟风,但江苏跟风的速度之快倒是超出了我的预料。
应该说,这样的命题导向是非常值得赞许的。在学生、家长、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很“务实”的今天,考什么,老师才会教什么,学生才会学什么。尽管大家都意识到阅读尤其是深度阅读,对个人、家庭、学校、民族、国家的重大意义。但在残酷的高考竞争下,教学大纲、课程标准中的课外阅读要求根本无法落在实处。
现在好了,上面作了硬性要求,换了个方式强制性地逼着考生进行课外阅读。但让我遗憾的是,江苏2008高考的名著阅读题门槛高得很,近一半考生将够不着这道题,无缘一睹其庐山真面目。
因为,这道题,仅仅面向文科考生(选考历史科目)。名著面前,理科考生(选考物理科目)竟成了“免检产品”!这不能不说是个天大的笑话!
据我了解,一些薄弱学校的部分理科考生,获悉名著题与己无缘时,竞相拍手称快。
在这“竞相拍手称快”的背后,该有多少令我们深思的东西啊……
结语
2008年的江苏考纲已经白纸黑字,无法变更。我只是希冀2009年的新考纲,在“稳中有变”的原则下,能作这两点变动:
1、30分钟的加试题就免了吧--解放考生,解放监考人员。既然试题中已经分了必做题和选做题,文理卷的差异在选做题部分足以得到体现。
2、名著面前,人人平等。理科考生不应再享受“免检”的特权。